土木建筑工程学校成立于1996年,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北京铁道学校铁道建筑系。1999年土木工程专业通过了建设部组织的专业教育评估,2017年首批通过全国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毕业生具有英联邦国家互认学历的资格。学校秉承“夯实基础、开拓创新、服务交通、引领行业”的专业建设与社会服务理念,拥有高水平的学术交流、科技合作和联合培养人才的平台;学校具有鲜明“交通土建”特色的专业定位、学科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蓬勃发展的社会迫切需求密切契合。
“土木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铁道工程专业”为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已列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 划”;
“环境工程专业”为学校国际化创新创业型交叉新兴特色专业。
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yb体育-yb体育——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yb体育-yb体育-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级精品视频共享课程:桥梁工程、工程力学;
国家级“十三五”规划教材4种;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北京市精品课程4门;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茅以升班,为拔尖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了机会;
9个省部级平台,2个北京市科普基地;
以上平台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师资和实验条件。
知名学者 | 中国工程院院士:施仲衡、陈湘生 “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张顶立、袁大军 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高亮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高亮、汪越胜, “长江学者”青年学者:柯燎亮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汪越胜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汪越胜、柯燎亮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蔡国庆、柯燎亮、向宏军、徐龙河、杨娜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柯燎亮、刘颖、王元丰、向宏军、杨娜、张成平、张楠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高亮、刘维宁、石志飞、汪越胜、魏庆朝、张顶立 北京市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姚宏 |
名师 | 北京市教学名师:汪越胜、于桂兰 市、部级优秀教师:石志飞、汪越胜 |
荣誉团队 | 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 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 |
引智基地 | 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安全服役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 风敏感基础设施抗风减灾创新引智基地1个 |
教师职称 | 教授(研究员)85人,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94人 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3% |
经过多年建设,土木工程学科整体水平达到了国内高校前5%以内,部分学科方向达到国际水平,参与了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大型公共建筑等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科研攻关。
学校在科研立项、科技获奖、发表论文、专利申请和转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近三年,新增科研经费4.46亿元,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专项”2项、高铁联合基金3项、重点项目2项、“杰出青年基金”1项、“优秀青年基金”1项、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66项,自然基金获批保持全校领先。主持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奖2项,其中一等奖1项(我校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和第一完成人双重主持身份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省部级奖励23项,其中主持项目13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SCI检索论文500篇、EI检索论文1006篇、ESI高被引论文40篇。授权专利201项,2018年“单轨交通创新技术”多项专利,实现成果成功转化,服务祖国单轨建设;专利“高速铁路长大桥梁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设计方法”获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
学校和学校设有专项经费支持学生创新实践训练活动,将科研实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每年有近60%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竞赛和创新训练项目。近3年来,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全国节能减排大赛、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实践成果奖评选等竞赛中屡获佳绩。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鼓励支持师生双向交流,建立国际科研平台。截至2019年,学校与美、英、俄、澳、日等20余个国家、地区40余所高校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其中包含本科生暑期夏令营、短期交换、联合培养等项目。
近五年,参加校院各类国际交流、联合培养项目的本科生达67人(主要项目见下表),接收短期本科交换生近30人,现有在籍本研留学生97人;学校主办或承办“第十五届国际风工程大会”等各类国际会议,年均邀请百余人次外国专家到校讲座,并积极组织涉外培训,丰富在校生国际交流途径。
近五年本科生主要参与项目:
项目类别 | 国际交流院校 | 学生人数 |
联合培养 | 美国伊利诺伊香槟分校 | 16 |
联合培养 | 比利时鲁汶大学 | 2 |
联合培养 | 以色列理工 | 2 |
联合培养 | 西伯利亚国立交通大学 | 5 |
联合培养 | 莫斯科国立交通大学 | 2 |
暑期项目 | 兰卡斯特大学 | 5 |
暑期项目 | 西伯利亚国立交通大学 | 5 |
暑期项目 |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 2 |
招生专业(类) | 专业分流时间 | 科类 | 包含专业 | 所授学位 |
土木类 (智慧建造与智能工程) | 一年级第二学期 | 理工 | 土木工程 | 工学学士 |
铁道工程 | 工学学士 | |||
环境工程 | 工学学士 |
二年级第二学期从土木工程、铁道工程、环境工程专业遴选“茅以升班”学生,配有相关责任导师,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土木工程专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宽口径专业,包括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地下与岩土工程三个专业方向。师资雄厚,92%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有海外学习工作背景的教师达70%,学术水平高,学风严谨;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开展实践教学;毕业生具有提前一年参加全国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及英联邦国家互认学历的资格。50多年来,学校共培养了万余名本专科生和研究生,为国家输送了大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秉承“知行”校训,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和较强终身学习能力,掌握土木工程领域扎实基础理论和宽广专业知识,具备智能建造及智能运维建设理念和交叉融合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能力,能够在土木工程相关工程领域从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的精英人才。
工程力学、结构力学、结构设计原理、智能建造基础、全寿命周期设计基础、土木工程施工原理、建筑信息模型、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土木工程材料。
近年来土木工程平均约43.40%的毕业生在国内外高校深造,其余毕业生到施工、管理、房地产开发、金融等部门从事技术或者管理工作,主要就业单位有中铁、中建、中交、中水电等大型国有集团的设计、施工企业、大型房地产公司等。
土木工程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毕业人数 | 242 | 210 | 184 |
上研人数(保研+考研) | 82 | 66 | 66 |
留学人数 | 21 | 21 | 19 |
就业率(%) | 97.90 | 94.76 | 96.20 |
近3年上研院校示例 | yb体育-yb体育、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兰州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东南大学、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
近3年留学校校示例 | 斯坦福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莫纳什大学、香港大学、墨尔本大学、英国华威大学、加州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悉尼大学、鲁汶大学、米兰理工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俄罗斯西伯利亚交通大学 | ||
近3年就业单位示例 | 中建一局、中建二局、中建三局、中建五局、中建八局、中铁五局、中铁九局、中铁建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北京地铁、武汉地铁、广州地铁、广州铁路、南宁铁路、昆明铁路局、恒大地产、龙湖地产、万科地产、广州市公路工程公司 |
铁道工程专业荣获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我校传统的特色专业,2010年列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7年获教育部正式批准成为单独招生专业。师资力量强,实验条件良好,科研成果丰富,面向铁道工程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及管理,采用产学联合培养的模式;依托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双一流建设,强化铁道工程领域的特色教育。本专业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处于一流水平,具有较高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培养掌握铁道工程领域的专门知识与关键技术,了解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建造、运营和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获得铁道工程及相关领域的执业资质的能力,可从事铁路和城市轨道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工作的创新性行业领军人才。
工程力学、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土木工程材料、高速铁路轨道、智慧路基工程、铁路线路设计与数字化技术、铁道工程智能施工与概预算等。
近年来铁道工程专业平均约42.16%的毕业生在国内外高校深造,其余毕业生主要到中铁集团、中建集团、中交集团、铁科院和各大铁路局就业。
铁道工程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毕业人数 | 65 | 89 | 86 |
上研人数(保研+考研) | 28 | 31 | 27 |
留学人数 | 3 | 6 | 5 |
就业率(%) | 100 | 97.75 | 97.67 |
近3年上研院校示例 | yb体育-yb体育、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 | ||
近3年留学校校示例 | 香港理工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悉尼大学、俄罗斯西伯利亚交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南洋理工大学 | ||
近3年就业单位示例 | 中建一局、中建二局、中建三局、中建五局、中建八局、中铁五局、中铁九局、中铁隧道局、北京地铁、武汉地铁、广州地铁、广州铁路、南宁铁路、昆明铁路局、哈尔滨铁路局、沈阳铁路局、中铁十局、中铁十五局、中地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环境工程专业依托交通与土木学科优势,是全校为数不多的具有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的交叉新兴特色专业。拥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际有毒有害物质联合研究分中心等研究平台,环境专业拥有国际化和实践能力强的一流师资队伍,建成20余个国内外一流的饮用水、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收集转运处置、环境监测等产学研一体化大型实习实践基地。学生均实行导师制一对一精英培养模式,100%学生可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项目。
(2)培养目标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和较强终身学习能力,掌握环境工程领域扎实基础理论和宽广专业知识,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能够在多学科团队和跨文化环境下工作,能够胜任环境保护领域方面的项目设计建设管理运营、环保咨询、技术研发、环境规划管理、环保监管、智慧运行等工作的精英人才。预期毕业五年可达到注册环境保护工程师的能力要求,成长为环境工程领域卓越工程领导人才。
(3)核心课程
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监测、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土壤污染与修复导论、环境工程智能建造、智慧环境工程运维与管理、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环境功能材料、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与泵站管网技术及设计等。
(4)升学就业
毕业后可保送或报考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市政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深造,还可到科研院所、政府环境管理与规划部门、设计院所、国内外环保公司、环保仪器设备集团、国内外大型企业环保管理部门,从事与环境相关的科研教学、规划设计、咨询评估、监察管理、施工运营、产品销售等多项工作。近三年就业率在95%以上,保研上研率稳居学校前列。
环境工程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毕业人数 | 40 | 40 | 35 |
上研人数(保+考) | 25 | 18 | 19 |
留学人数 | 3 | 6 | 4 |
就业率(%) | 100 | 100 | 94.29 |
近3年上研院校示例 |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校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校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yb体育-yb体育 | ||
近3年留学校校示例 | 斯坦福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美国杜克大学、墨尔本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莫纳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谢菲尔德大学、爱丁堡大学、国立交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等 | ||
近3年就业单位示例 |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上海市供排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建三局、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北车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铁道部直属房产建筑处、中建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院等 |